甘做一片绿叶—— 急诊 戚雅芳
她1991年毕业于浙江省卫校护理专业,在她的心里,有一把检验工作标准的尺子,那就是把病人当亲人,病人就是上帝,病人康复是她最大的心愿,她作为急诊科的“领头雁”肩负着“健康所系,性命守护”的神圣使命,忠实履行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如果把医院比做生命之树,那么她就是那枝头上一片小小的绿叶,静静地绽放。急诊科现有护士22人,她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坚持把掌握过硬的技术看得比生命还为重要,组织全体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和模拟现场急救工作。
在许多人的眼里,护理工作非常简单,无论是打针、送药、测血压;昨天、今天、明天,周而复始,技术含量低,缺乏职业的光坏,但护理病人可不是看似简单的工作,病人住院时间、输液体、测体温、测血压,都是护士去做;一个医嘱、一片药、一瓶液体在护士手中要经过反复核对查实才执行到患者身上,在别人看来是如此啰嗦,但病人的事无小事,正是因为严格执行了三查七对,多巡视了一趟病房,多测了一次血压,也就避免了一次差错,协助医师调整了治疗方案,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促使其早日康复。她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这不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着。
急诊科的工作是紧张的,急诊科是医院救治病人抢救病人的第一线,每天面对的都是危、急症患者,从在急诊大门口接到病人开始,他们就开始了一场与死神的争夺战。输液室的工作是忙碌的,工作时间紧张,经常可以看到她在医院里小跑的身影,她规定自己上班不许喝水,这样上班期间就不用上厕所,她说把时间省下来可以多化几个液体,多为病人服务一会也是值得的。每年她的工作鞋总是科室里最快穿坏的一双。她常因为一次服务给病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常有病人指定要她穿刺,走在院外在路上常被曾经服务过的病人认出来,她心里就美滋滋的,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在她的生命中,工作是第一位的,2005年医院争创等级期间,她的足背扭伤导致骨裂,医生建议打上石膏,休息一个月,那时科室人员极为紧张,她硬是拒绝打石膏,只是绑了弹力绷带忍痛坚持上班,没请一天病假。她还是科室里随叫随到的最好的帮忙人员。2007年一天深夜,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熟睡的她惊醒,原来是科室里有一个患儿头皮针穿刺困难,输液室和儿科病房的护士都扎不上,而患儿因为腹泻必须输液,身为护士长的她立即起身,骑着电瓶车直奔医院:2008年的附近学校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她一个人在肠道门诊忙到半夜;2008年主动参与汶川地震伤员运转;2011的一天夜晚参与建筑工棚倒塌事件的伤员抢救……这些对于她来说,太正常了,多年来她简直就是急诊科夜间的“备班”护士,科室一个求急电话,她能在5分钟之内就赶到科室。多少年来,她就是这样忘我地工作,用辛勤的汗水、无私的奉献为一个个危重病人点燃了生命之光,而她却因此患上了失眠症。
她奉献的是温情、关爱、汗水和真情,她用最宝贵的青春,换来了千家万户的幸福;她能够在繁杂而艰辛的工作中正视平凡,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面对生命垂危的患者,她挺身而出。在繁花盛开的春天,也许有人去赞美花的美丽,枝叶的挺拔,但谁又会想到那一片片默默无闻的绿叶呢?正是有了许多甘做绿叶的她们,生命之树才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