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战士”,不该被遗忘
在大江东医院大楼,有一处不被人注意的角落,它维系着院感命脉,行业人称之为医院的“心脏”和“肝脏”。这里一旦出现问题,将影响整个医院的诊疗和护理安全——这个部门就是供应室。之所以说它是“肝脏”,是因为供应室承担着医院所有医疗器械、物品器具的“解毒”工作——污染的器械物品收进来,清洁无菌的器械物品送出去。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这个“低调”科室背后的故事。

我院供应室负责全院以及集聚区五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消毒与发放。乍听起来很简单,其实有着相当严格且精细的工作流程。器械从回收到到发放要经过分类、清洗、消毒、干燥等十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按照严格的行业标准进行处理,丝毫马虎不得。整洁、严谨是清洗区的特点:不染纤尘的地面,干净明亮的大厅,清洁工具整洁一致地码放在清洁池的一侧,三台大型清洗机正在有序地作业,而排风扇全天候工作,以保持室内通风干燥。

清洗是所有流程里最重要也是最费时的环节,只有这一步到位了,才不会影响后面灭菌消毒等一系列工作。有些器械光靠机洗是洗不干净的,也容易损坏,必须先手工清洗。而这些器械往往既精密又复杂,有些还很贵重,工作人员清洗时必须时刻绷紧弦、小心翼翼地。据供应室护士长洪瑛介绍:“一把超声刀手洗要二十来分钟,腔镜手洗要三十来分钟,再加上后面的机洗,光清洗环节就要花上一个多小时。”

清洗区还是一个与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直接接触的地方,即使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带上口罩和手套,仍有职业暴露的危险。而为了保证器械的安全质量达标,这里还配置了各种消毒、化学试剂,这些物质释放出来的气味弥散在空气中,也时时威胁着护士们的身体。

事实上,清洗环节还只是众多繁杂流程中的步骤之一。在检查保养环节,护士每天需要面对无数的弯盘、止血钳、剪刀等各种手术器械,耐心检查它们是否完全清洗干净,有些还需要拿着八倍带光源的放大镜仔细辨认;在打包过程中,手术包有些重达十几斤,而每天这样的包有几十个,因此患上腰肌劳损、颈椎病的护士已经屡见不鲜;在进行无菌发放时,她们更是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再三核对物品各项信息,以确保准确无误。“工作并不轻松,哪怕回到家了也要二十四小时随时待命,随时准备冲到医院配合医生的工作。护士们微笑地说着,眼神却透着坚定。
供应室这个岗位技术含量和价值也在不断提升,从开始的简单清洗,随着集中供应的发展和新院区的搬迁,越来越多先进设备的引进和精密贵重器械的使用,对工作人员自身技术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她们是紧紧抓住每一次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不断充电。这些供应室的姐妹们一直在幕后恪守慎独,用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为大江东的医疗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她们也应被人敬重,也应有鲜花和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