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网络协作医院培训在我院举行
为进一步提高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网络协作医院的临床诊治水平,深化落实胸痛中心网络系统的实施,加快胸痛中心建设进程,由杭州市一医院举办的“胸痛中心网络协作医院培训——市一集团大江东院区站”活动于11月17日在大江东医院举行。
市一医院心脏中心叶显华主任作了题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展望》的报告,主要介绍了胸痛中心建设的发展史和必要性。叶主任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体系并不完善,近几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全国心血管病患者达2.9亿,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而且还在呈上升趋势。
周亮主任作了《规范溶栓治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率》报告。据统计显示,2001-2011年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介入治疗例数有较大增长,但溶栓治疗例数有明显下降。周主任强调虽然我们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进步,救治手段也越来越丰富,但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并没有下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很多基层医院没有很好的实施溶栓治疗。周主任结合2015年指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作了详细的解读,
杨建敏主任的《院前急救在胸痛中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报告,介绍了院前急救的注意事项和急救措施,强调的是一个“急”字,其目的是缩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缺血时间。
最后童国新主任为大家作了有关ACS的抗血小板治疗。童主任结合2017年欧洲版指南ACS的抗凝治疗要点,根据病人的危险分层,评估缺血与出血风险,选择抗血小板药物和疗程,以及在应用中的特殊情况处理,强调抗血小板治疗在ACS患者再灌注治疗后的重要作用。
据悉,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计划到2018年底达到1000家。11月2日,杭州市胸痛中心联盟成立,共有17家市县级医院成为胸痛中心联盟创建单位。这是一种新型的多学科合作模式,也是医联体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分级诊疗制度不断深化贯彻的一种载体。胸痛中心网络协作医院培训旨在创建杭州地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最大限度的缩短早期救治时间,真正体现“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提高急性心血管疾病救治成功率,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致残率,以及疾病的医疗负担。
参加本次培训会的有我院内科、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通过培训,使大家对急性胸痛的处理流程更明晰,对急性心源性胸痛的治疗方案更规范,从而更好地融入以市一医院为主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中,使患者得到更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