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齐心协力,战胜困难,实现老人“呼吸梦”
空气是人的第一需要,没有空气的我们不能生存。像正常人一样呼吸新鲜的空气,俨然成了72岁老佟的梦想。近日,我院耳鼻喉科、麻醉科、检验科共同努力,战胜困难,帮助老佟实现了梦想。
2年前,老佟患上了喉癌,做了喉大部切除术,术后留下了喉腔闭塞的后遗症,只能通过气管套管呼吸。长期佩戴气管套管,造成佟先生并发气管支气管炎,长期咳嗽,痰多咳不出,每天处于呼吸困难憋气之中,痛苦不堪。于省肿瘤医院就诊,发现气管内有肿物,手术后,呼吸依旧困难,每日只能处于端坐、憋气状态,就是晚上睡眠时也不能平卧,常常大汗淋漓,十分痛苦。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家人带佟先生来我院就诊。检查发现佟先生气管内有一肿物,占据气管直径的三分之二,肿物下方气管狭窄,正常的气管粘膜已变僵硬、呈灰白色,宛如枯树干。佟先生和家人迫切盼望能够手术切除病变。切除气管肿物的传统方法是开胸,将肿物切除后进行气管吻合,这种手术创面大、出血多,对身体影响严重,术后恢复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加上佟先生长期患病,体质虚弱、气管支气管和肺功能都非常差,这无疑给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们出了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经过耳鼻喉科、麻醉科医师们的全面考虑和会诊商讨,决定给患者实行内窥镜下气管肿物切除,这种方法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但也由于视野狭小、气管周边重要的器官多且复杂,因此操作起来也是非常的困难。拿捏不准,轻则切除不净,重者会损伤周围器官造成大出血、气胸和坏死。患者气管内空间狭小也给麻醉带来了难题。同时,术后创面痂皮脱落时也容易导致支气管的堵塞,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但为了帮助患者实现正常呼吸的愿望,医务人员们与家属作了充分的沟通,然后进行周密的手术部署,最终战胜困难,手术成功。耳鼻喉科与麻醉科制定了最佳的手术方案,在只有20mm直径的气管内,进行了插管麻醉,在内窥镜下完整切除了气管内9毫米×30毫米的肿物。术后,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老佟顺利渡过了创面肿胀期、脱痂期,主管护师孙兰娟每日细心关怀,佟先生的呼吸也慢慢比术前通畅,可以轻轻松松出气和吸气了。
佟先生顺利出院了,带着一脸的轻松和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