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咬指甲,可能是得了“心病”
儿童作为国家的希望与未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复杂化,儿童的心灵也不断受到外界的干扰。
近日,大江东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来了这样一对特殊的姐妹花。乍一看这两小姑娘,粉嫩嫩的脸蛋,大大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真是惹人喜爱。可让母亲李女士(化名)苦恼的是,姐妹两的手指甲总是被她们自己啃得乱七八糟,凹凸不平,十分难看,根本拿不出手。孩子母亲担心会不会是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于是多次去杭州的大医院,检查结果都是“正常”,也没有什么其他毛病。思来想去,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女士带着女儿来到了我院儿童保健门诊。
市一专家郎亚琴副主任医师耐心地与患儿及李女士沟通,发现姐妹两在幼儿园里不愿跟人说话,也不愿和小朋友一起玩。起初,姐妹两也总是怕怕的,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坐着,时不时又啃起指甲来。郎医师一边拿起小玩具给她们玩一遍柔声细语地慢慢引导,总算妹妹先开口了,“我听不懂方言,是个外地人,他们都不喜欢我,不想跟我玩。”听到这,郎医师心想4岁孩子不可能自发形成这种想法,原来,父母在日常沟通交流中无意识的会表现出因自己是外地人而受不公正对待的言语。
郎医师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家长这种无意识的言语,带给孩子的影响却极其深远,它让孩子不愿融入学校,甚至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对心理发育造成很大影响。这种不健康的心理,自卑以及人际交往的压力,让孩子用咬指甲的行为去释放,从而获得安慰感。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首先要重视家庭教育,需知言行举止对孩子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父母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多带孩子外出游玩或陪伴孩子做游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在一种放松的环境中慢慢改变焦虑心理。需要强调的是,父母一定不要大声呵斥孩子的不良行为,以免加重孩子心理负担。此外,家长还应该重视孩子的日常饮食,多给孩子补充维生素,均衡营养,满足孩子成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郎医师语重心长地说道。
像文中这对姐妹花产生的心理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科学解决,不仅会影响当下学习成长,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严重者会发展成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因此,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以上问题,请及时到医院诊治。我院儿童保健门诊针对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问题开展咨询和辅导,相信通过你我的努力与通力协作,定会营造一个有利于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
科普小链接:
孩子咬指甲是什么原因?
一般来说可以分为生理和心理两大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主要可能是缺铁或缺锌引起的异食症状,这种情况下儿童可能会吃一些如指甲、头发或泥巴等非食物性的东西,可以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锌缺乏及铁缺乏。而心理原因就比较复杂了,焦虑、抑郁、压力和陌生环境等均有可能引起儿童咬指甲的行为,而部分儿童也可能是模仿其他人咬指甲而形成的不良习惯。
如何纠正孩子咬指甲的行为?
1.有些突然出现频繁咬指甲的儿童,可能与儿童遇到某些有压力的情景有关,家长需要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儿童会出现症状,帮助儿童化解相关的压力之后,症状便会自行消退。
2.部分从小就有咬指甲行为的儿童,他们的纠正时间会相对较长。对于这种儿童,家长要更有耐心,不可采用打骂、嘲笑、讥讽、恐吓等方式,这样做会使孩子的情绪更加紧张,甚至产生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家长平时应该多给孩子心理上的关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陪伴孩子参加亲子活动或体育锻炼,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焦虑的因素,用积极方式逐步转移孩子对咬指甲的注意力。
3.定期给孩子修剪指甲,可以拍照让孩子自己对指甲修剪前后进行对比;小年龄段的孩子,可以在指甲上涂点柠檬汁、醋等有怪味的食物,让其在咬指甲的同时吃到这些食物,从而产生对咬指甲的厌恶情绪,以达到纠正的效果;在秋冬天,可以让小孩戴上手套,也能减少咬指甲的频率;而当儿童正在咬指甲的时候,可以用一些需要手部参与的活动(比如搭积木,画画等)来转移注意力,从而让儿童停止咬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