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你知道多少?
1、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障碍,或者两者同时存在所引起的。
2、糖尿病患者有哪些主要症状?
(1)口渴饮水多;(2)尿多;(3)易饿吃的多;(4)体型消瘦(即体重减少),故常称作“三多一少”症状。此外,还有周身疲乏无力、精神不振、腰酸腿软、心悸气短、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状。早期糖尿病,多无症状不易发现,但化验血糖水平很高,特别是餐后两小时血糖升高。老年糖尿病病人,“三多一少”症状多不明显,其主要特点是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往往误认为是一种老化表现,而耽误治疗。
3、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应有正确的认识和端正的态度,不要悲观、沮丧,要防止几种不正确的想法:(1)不诊不治,部分患者已有了糖尿病的症状,怕是自己得了糖尿病,没有勇气去医院就诊;(2)诊而不治,虽去医院就诊,确诊为糖尿病,但自以为是疾病早期,症状轻,不重视,过一天算一天,就丧失了早期治疗、容易治疗、疗效好、医疗费用低的机会;(3)病情较重,治疗较为不便,如经济困难,就医条件差、医疗机构远、需胰岛素治疗等,怕困难不认真治疗,或认为糖尿病不能根治,白花钱,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4)治疗不正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付了事,或者自作主张乱吃药物,到处就医,不仅经济上受到损失,而且加重了病情。
4、糖尿病诊断的标准(WTO1999年标准)。
糖尿病诊断新的标准:患者有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下降等症状,随机血糖大于11.1mmol/l,或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症状不典型者,须另一天再次证实。随机血糖是指一天当中的任意时间而不受上次进餐的时间所测得的血糖。
5、糖尿病高危人群。
(1)有糖调节受损史;
(2)年龄≥45岁;
(3)肥胖:体重指数(BMI)≥28;(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4)2型糖尿病者的一级亲属;
(5)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
(6)妊娠糖尿病史;
(7)高血压(血压≥140/90mmHg);
(8)血脂异常;
(9)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0)静坐生活方式者。
6、糖尿病患者用药注意什么?
(1)要按时间、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
(2)饭前30分钟服用的药物:达美康、美吡达、糖适平。
(3)饭中服用的药物:二甲双胍、格华止。
(4)吃第一口饭服用的药物:拜糖平、倍欣等。
(5)对于二甲双胍、拜糖平等药物可出现腹胀、腹泻、恶心等胃肠道不适。若症状严重,应与医生联系是否药物剂量过大。
(6)瑞易宁为长效制剂药物,应在早晨起床后服用,且需整粒吞服不可嚼碎。
(7)文迪雅、孚来迪、艾汀等在餐前15分钟服用。
7、胰岛素有成瘾性吗?
没有。有些患者认为使用胰岛素,与毒品一样具有成瘾性,从而须终身使用胰岛素。事实并非这样,使用胰岛素不会对生理情况下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造成抑制,相反,还会使胰岛细胞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恢复其所失去的部分功能,因此,它决不会成瘾。
8、胰岛素注射注意点?
(1)使用前上下挥动注射笔至少10次,直到胰岛素摇匀。
(2)为确保注射笔的准确性,注射前尽量排尽气泡,针眼处有液体滴出为好。
(3)注射完毕,针头在注射处停留6-10秒再拔除。
(4)部位有:上臂、腹部、大腿两侧、臀部。
(5)注射部位按照左右对称轮换,不要经常注射在同一点,但不要频繁地更换注射范围。
(6)局部消毒用75%酒精,禁用碘酒、pvp消毒。
(7) 经常检查注射部位有无异常。
(8) 饭前30分钟注射,但腹部吸收快,注射后15分钟就可进餐。
(9)避免在运动的手或脚注射。
9、糖尿病患者血糖降至正常后是否还要服降糖药?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既然不能根治,降糖药物就不能停用。有些糖尿病患者服药后查血糖,空腹或餐前血糖在正常范围,甚至偏低,就想停药;而不注意查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个别患者在空腹时血糖可能在正常范围,而餐后血糖可能增高,致糖化血红蛋白亦升高。因此,查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正常时,不要盲目乐观,仍须坚持用药,只不过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减少降糖药的剂量(调整剂量应咨询糖尿病专科医师)。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障碍,或者两者同时存在所引起的。
2、糖尿病患者有哪些主要症状?
(1)口渴饮水多;(2)尿多;(3)易饿吃的多;(4)体型消瘦(即体重减少),故常称作“三多一少”症状。此外,还有周身疲乏无力、精神不振、腰酸腿软、心悸气短、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状。早期糖尿病,多无症状不易发现,但化验血糖水平很高,特别是餐后两小时血糖升高。老年糖尿病病人,“三多一少”症状多不明显,其主要特点是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往往误认为是一种老化表现,而耽误治疗。
3、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应有正确的认识和端正的态度,不要悲观、沮丧,要防止几种不正确的想法:(1)不诊不治,部分患者已有了糖尿病的症状,怕是自己得了糖尿病,没有勇气去医院就诊;(2)诊而不治,虽去医院就诊,确诊为糖尿病,但自以为是疾病早期,症状轻,不重视,过一天算一天,就丧失了早期治疗、容易治疗、疗效好、医疗费用低的机会;(3)病情较重,治疗较为不便,如经济困难,就医条件差、医疗机构远、需胰岛素治疗等,怕困难不认真治疗,或认为糖尿病不能根治,白花钱,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4)治疗不正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付了事,或者自作主张乱吃药物,到处就医,不仅经济上受到损失,而且加重了病情。
4、糖尿病诊断的标准(WTO1999年标准)。
糖尿病诊断新的标准:患者有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下降等症状,随机血糖大于11.1mmol/l,或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症状不典型者,须另一天再次证实。随机血糖是指一天当中的任意时间而不受上次进餐的时间所测得的血糖。
5、糖尿病高危人群。
(1)有糖调节受损史;
(2)年龄≥45岁;
(3)肥胖:体重指数(BMI)≥28;(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4)2型糖尿病者的一级亲属;
(5)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
(6)妊娠糖尿病史;
(7)高血压(血压≥140/90mmHg);
(8)血脂异常;
(9)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0)静坐生活方式者。
6、糖尿病患者用药注意什么?
(1)要按时间、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
(2)饭前30分钟服用的药物:达美康、美吡达、糖适平。
(3)饭中服用的药物:二甲双胍、格华止。
(4)吃第一口饭服用的药物:拜糖平、倍欣等。
(5)对于二甲双胍、拜糖平等药物可出现腹胀、腹泻、恶心等胃肠道不适。若症状严重,应与医生联系是否药物剂量过大。
(6)瑞易宁为长效制剂药物,应在早晨起床后服用,且需整粒吞服不可嚼碎。
(7)文迪雅、孚来迪、艾汀等在餐前15分钟服用。
7、胰岛素有成瘾性吗?
没有。有些患者认为使用胰岛素,与毒品一样具有成瘾性,从而须终身使用胰岛素。事实并非这样,使用胰岛素不会对生理情况下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造成抑制,相反,还会使胰岛细胞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恢复其所失去的部分功能,因此,它决不会成瘾。
8、胰岛素注射注意点?
(1)使用前上下挥动注射笔至少10次,直到胰岛素摇匀。
(2)为确保注射笔的准确性,注射前尽量排尽气泡,针眼处有液体滴出为好。
(3)注射完毕,针头在注射处停留6-10秒再拔除。
(4)部位有:上臂、腹部、大腿两侧、臀部。
(5)注射部位按照左右对称轮换,不要经常注射在同一点,但不要频繁地更换注射范围。
(6)局部消毒用75%酒精,禁用碘酒、pvp消毒。
(7) 经常检查注射部位有无异常。
(8) 饭前30分钟注射,但腹部吸收快,注射后15分钟就可进餐。
(9)避免在运动的手或脚注射。
9、糖尿病患者血糖降至正常后是否还要服降糖药?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既然不能根治,降糖药物就不能停用。有些糖尿病患者服药后查血糖,空腹或餐前血糖在正常范围,甚至偏低,就想停药;而不注意查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个别患者在空腹时血糖可能在正常范围,而餐后血糖可能增高,致糖化血红蛋白亦升高。因此,查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正常时,不要盲目乐观,仍须坚持用药,只不过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减少降糖药的剂量(调整剂量应咨询糖尿病专科医师)。